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世界文化之家维特雷分会
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是一个信息和档案管理单位,同时也是一个进行文化反思,评估,传播和培训的场所,在此唤起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的关注。中心建立在旧日布列塔尼国界线上,主要任务是和当地及布列塔尼大区内的合作伙伴一起,发起文化活动,开展文化教育。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前身是世界文化之家在维特雷的档案中心,在后者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它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拓展了研究和鉴定活动,并完善了法国内外的联络网。
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任务
在法国,科学研究和政策领导司与文化遗产总署(法国文化与宣传部直属机构)负责协调《公约》在法国国内的应用。中心与这两个机构共同商定后,确定了自己的主要任务:
使人们了解《公约》的内容,并唤起唤起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多样性的关注。
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料,并宣传已有资源;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及其效果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力求为该领域贡献新知识;
与法国科学研究和政策领导司、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紧密合作,给予文化项目主办者信息和指导意见,尤其是牵涉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查和申遗方面;
参与追踪法国申遗项目的进展,与科学研究和政策领导司,以及名录中法国项目涉及的各协会紧密合作。
布列塔尼旧国界线上的会址
2004年,世界文化之家在伊勒-维莱讷省维特雷市的本笃会修道院北翼落成了分会,作为协会的资源中心。中心通过创建伊本·白图泰线上数据库,举办展览、艺术家工坊、讲座、教学参观等途径,收藏和评估协会的档案资料和藏品。
2008年1月,在中心举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补充机构第三次大会,大会评估了社区参与利用《公约》的情况。2009年4月,中心举办了一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见面会,主题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烹调美食的实践。
2011年,基于2006年法国采用《公约》之所规定,中心被文化和宣传部指定为“有能力保护国土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单位”(参见《公约》第十三条第2款),并因此成为了法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世界文化之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文化之家以它的创建者和1982-2007年的会长谢礼夫·卡兹纳达先生为媒介,在筹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出台的不同阶段参与其中。自2003年《公约》出台后,谢礼夫·卡兹纳达先生曾多次带领法国代表处出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他曾经担任《公约》标识初选办公室的主任(2007-2008),并被选举为第二界《公约》缔约国大会的主席。 自2010年起,世界文化之家成为为政府间委员会行使咨询职能的非盈利组织,并因此受益匪浅。2010-2013年,协会担任了委员会的咨询机构成员。 2009-2012年,世界文化之家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地中海现代文化财富”项目。项目由欧盟支持,旨在促进地中海沿岸国家对《公约》的采用。
坚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30年
世界文化之家自1982年成立以来,举办了许多戏剧演出,研讨会,并出版刊物,一直以领域内先驱的姿态坚定地维护文化多样性,并积极拓展对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认知。
自1997年开始的每年春天,协会都在巴黎及外省举办“想像之庆典”艺术节,邀请音乐、舞蹈、戏剧和仪式表演领域内的大师,以及他们年轻的弟子。迄今为止,协会已经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的三十余种不同的表演形式搬上法国舞台。
“想像之庆典”艺术节同时开展影片放映、讲座和圆桌会议,这使它成为了一个集思广益的舞台。从2003起,协会与法国文化与宣传部,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委员会合作,举办一年一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这不仅是一个向公众宣传《公约》的手段,也是一个让业内专家和法国内外的实践者们坐在一起辩论的空间。
出版和发行业务作为演出策划活动的延伸,加深了协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内的思考。INEDIT系列CD创始于1982年,致力于保护和传播那些流行不甚广泛的传统音乐,无论它们是高雅还是通俗,稀有或是濒危的。此外,世界文化之家还与Actes Sud出版集团合作,在后者的Babel系列中出版《想像之国际》年刊。这套刊物为学者,文化机构管理者,实践者和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思想交锋的空间,使他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辩论。2008年开始,这个系列期刊开始专注于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引发的各种问题。目前为止这些问题已经在期刊的许多号中被广泛讨论。